院士风采展巡展申请及成果反馈
院士故事

朱起鹤的故事

1951228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Giauque教授低温实验室的同事们送朱起鹤()上船回国。

1924年,朱起鹤出生在北京,后考学至南京中央大学化工系,1947年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大学化学系研究生。19488月,年轻的朱起鹤转入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化学系,师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低温化学家吉奥克(William F.Giauque)从事化学热力学研究,1951年初获博士学位,同年3月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朱起鹤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化学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和长沙国防科技大学从事化学与物理教学和国防科研,为祖国教育事业和国防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于1952年任副教授,1962年晋升为教授。

1978年起,朱起鹤与中科院结缘,到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负责研制超导磁体、超导微波腔和研究激光加速粒子。四年后,他调入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工作至今。

资料来源:朱起鹤:积微成著志高远.中国科学报.2016-08-25.


黄寿令和朱起鹤()负责研制的第一台大型分子束实验装置(分子激光裂解碎片平动能谱仪)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上世纪70年代末,时任化学所所长柳大纲邀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李远哲教授,协助化学所开展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李远哲建议,化学所应首先研制一台“分子束可转动式激光裂解碎片平动能谱仪”。这是一台创新型的研究分子光解动力学的重要仪器,与已有的分子束与分子束交叉碰撞解离不同,该仪器是利用激光与分子束交叉实现分子的光解离。对于分子光解来说,光解碎片平动能谱提供了在无二次碰撞情况下,研究光解动力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李远哲的帮助下,1980年,化学所黄寿龄等人开始了“分子束可转动式激光裂解碎片平动能谱仪”的设计工作,1981年交付中国科学院科学仪器厂加工。

就在此时,19811215日,朱起鹤进入化学所,并任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筹建负责人,负责开展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科研工作,承担起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的重任。

朱起鹤来化学所后立即参加了黄寿龄小组的谱仪研制工作,日以继夜,经过四年对所加工谱仪精心细致地调试和改进,光、机、电三大系统的调试协同运行,该仪器于1985年建成,进行试运行。在试运行期间,朱起鹤对仪器中分子束的运行方式作了一项至关重要的改进,即把连续分子束改成脉冲分子束,极大地提高了仪器的分辨率。经过一年成功试运行,于1986年通过中国科学院鉴定。“分子束可转动式激光裂解碎片平动能谱仪”的研制成功,成为1986年我国科技十大新闻之一,并获1987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资料来源:朱起鹤:积微成著志高远.中国科学报.2016-08-25.


潜心研读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师从朱起鹤的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已有数十人,遍布国内外的科研和教学等部门,其中大学教授和高级研究人员不乏其数,可谓桃李满天下。

作为老师,朱起鹤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学风教育,要求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他的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熟悉、使用实验仪器,进而到能拆装和改进实验仪器的锻炼;每个学生都要学会能独立地做实验,学会整理分析实验数据,鼓励和重视学生的新思路和新见解。

同时,朱起鹤非常重视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对每个学生提交的待发表论文,尤其是英文书写的论文,朱起鹤不仅严审内容,还要严审文字。对每一个疑点他都当面与学生讨论核对,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严禁论文中有浮夸不实之词。

而在研究生的学业上,朱起鹤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对学业不合格的学生不予毕业。不过,当研究生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他总是热情帮助解决。

朱起鹤治学严谨和待人宽厚的作风,使学生们受益匪浅。很多去国外深造的学生,其学术素质和实验室的动手能力颇受好评和重用,也由此极大地提高了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实验室的声望。

资料来源:朱起鹤:积微成著志高远.中国科学报.2016-08-25.


附件下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