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故事

周维善的故事

发表日期:2023-05-19

周维善在办公室

  获得方式:学部工作局

  周维善为人正直,从不愿利用自己声望谋求私利。他十分敬仰黄鸣龙教授,以黄教授为榜样,专注科研工作。周维善一直把自己牢固地锁定在科研的圈子内,对他而言,除了有机化学还是有机化学。这些年来许多学术会议都与旅游、建立人际关系混在一起,周维善在参加会议时,除了学术交流外,一直坚持不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外的任何旅游、聚会活动,他高度专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不愿把精力消耗在无味的人际关系网建立和旅游享受上,为此也受到了一些同行和学生的不理解。国家九十年代以来,在科研实行各种人才计划资助青年学者学术发展。在他的学生中不乏有机化学界的佼佼者,他们十分希望得到他的支持,获得一个较好学术发展机会。但是,周维善从没有利用自己的声望为自己学生的学术发展提供特殊机会,而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自己独立自主开展研究和工作。多思考为人类社会贡献什么,而不是考虑从社会和人民那里获得了什么。

  资料来源:师恩难忘——纪念周维善院士.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员会,2015-11-12

周维善(中)与青蒿素合成研究小组成员讨论青蒿素的立体化学问题

  获得方式:学部工作局

  青蒿素的结构做出来后,北京大学的有机化学家邢其毅教授对周维善说:“你的结构是做出来了,但我还不能相信,你要把它合成出来,而且合成出来的物质与天然产品一样,我才能相信你的结构是对的。”

  其实,在青蒿素的结构测定完成之时,周维善已经考虑到了它的合成,他说:“因为这个结构是根据光谱数据解读出来的,也是由光谱数据证明的,还是一个相对构型,究竟对不对,还需要通过实验全合成了,证明对了,才能说这是青蒿素的绝对构型,这才是最后的证明。”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制定的科技规划中提出了青蒿素的全合成。作为结构测定的主持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承担了该项任务,1979年初,周维善、许杏祥等组成攻关小组,开始了历时5年的探索之路。

  1984年初,他们实现了青蒿素的全合成,他们的论文《青蒿素及其一类物结构和合成的研究》发表在1984年第42期的《化学学报》上。

  1977年,青蒿素项目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重大成果奖;1987年,青蒿素全合成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资料来源:周维善院士等讲述青蒿素结构的测定与全合成经过.科学时报,2008-12-2 A2综合

  周维善(右)指导研究生进行研究工作

  获得方式:学部工作局

  在科研工作中,周维善强调"求真务实"。在确立科研项目时,他总是把项目对社会需求和发展作为立项的重要依据,而不是简单地根据个人兴趣或是否属于流行研究热点。在研究过程中,他总是利用近可能多时间直接到实验室指导研究生

  的研究工作,而不是简单地听取研究生的工作汇报。他常常用“黄鸣龙反应发现的故事教育我们,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学习,同时也要重视有机化学试验技巧的磨练。他常常强调,每做一个化学试验提前,都要做好准备工作,清楚了解要进行的反应底物、试剂和溶剂的性质,设想可能会出现的异常情况并进行预防。在试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试验现象,认真、忠诚地纪录试验全过程。“物料平衡”是对每个研究生进行每个反应的基本要求。做化学反应研究,以“物料平衡”作为基本要求是发现新反应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培养研究生等化学人才严谨学风的必要措施。

  资料来源:师恩难忘——纪念周维善院士.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员会,2015-11-12


附件下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