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故事

梁晓天的故事

发表日期:2023-05-19

在哈佛大学化学实验室 (1953年4月10日)

  1947年2月,梁晓天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并于1952年获博士学位。

  当他获得博士学位的时候,朝鲜战争已经爆发,梁晓天和当时许多留美人士一样,想立即回到祖国大陆的梦想破灭了,在当时和美国交战的情况下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惟一的选择只有暂时等待,寻找机会,他只好到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梁晓天认为回国的时机已到,他立即辞去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的职位,积极活动,争取尽快回国。可他当时持的是国民党的护照,由于新中国与美国还没有外交关系,美国当时对新中国持敌对的态度,实行封锁政策,中国留美人士回国的事情根本无法交涉,梁晓天回国再次受阻。梁晓天没有放弃,他决定曲线回国,先到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再转道回国。于是他先联系去英国,英国当时已和我国有了外交关系,但英国移民局不肯受理。他又计划去南美洲,但也未获成功。

  1954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在日内瓦召开有关方面的协商会议。当周恩来总理不顾安危,远赴日内瓦亲自开会的消息传到美国后,留美的中国学生激动万分。梁晓天想,这是他们回国的最好的机会,他立即代表留美学生给周总理写信,诉说了留美学生强烈要求回国的迫切心情和所遇到的巨大困难。周总理接到信件以后,被这些海外赤子的拳拳报国之心所感动,在日内瓦会谈中,为此事而专门召集有关人员商讨与美国的谈判条件。

  在周总理强大的外交攻势下,中国在日内瓦谈判中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国和美国达成协议,根据协议,我国政府释放了5位在朝鲜战争中俘虏的美国飞行员,美国政府则宣布了在美国的中国科技人员第一批归国名单,梁晓天的名字就在其中。1954年年底,梁晓天成为第一批归国留学生,回到了祖国与亲人的怀抱。

  资料来源:5名美国飞行员战俘换回的科学家——我国著名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晓天的传奇人生.首都医药,2005,(11):47-50

1990年梁晓天院士(后者)在办公室为学生们答疑解惑

  梁晓天教授诲人不倦。他为许多中青年科技干部的成长煞费苦心在工作中,从一个课题的设计到一个化学反应的分析,都一丝不苟地给予指导对于在工作中遇到的有启发性的问题, 

  他总要先让大家去思考,然后再召集讨论,使每个同志都加深理解,以便共同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他的培养下,许多同志已成长为科研工作中的骨干近年来,他除自己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外,还应邀到广西四川兰州安徽、南京等地讲学有一位听过他讲学的同志钦佩地说:“他满脑子都是化学结构啊!”

  资料来源:介绍著名药物化学家梁晓天.中国药学杂志,1984,(07):49-51

1994年,在中国医学科学奖颁奖仪式上,巴德年(右2)、 吴阶平(右1)等为梁晓天(左)颁奖。

  中药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传世瑰宝。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中药的现代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许多科学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中草药有效成分结构的确定是寻找新药的基础。上世纪60年代初,国外开始采用现代谱学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与质谱等测定物质的化学结构。梁晓天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套在速度、效率和准确度上远远超过化学方法的先进手段。这时,国外医学界已经起步争相探索“一叶秋碱”的秘密,梁晓天凭借自己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率先采用核磁共振谱,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功地确定了用于治疗小儿麻痹症的一叶秋碱的化学结构,令国内外专家刮目相看。

  十年动乱期间,梁晓天眼看着国内许多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一个接一个地关门心急如焚。为钻研推广核磁共振谱解析技术经常是台上正在开批判会他不知道批判的是什么内容而台下的他依然在计算公式没有受到当时政治风云的左右和影响。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一套简化的核磁共振谱解析方法。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通过分析成分梁晓天研制成功了鱼腥草素穿心莲等抗菌消炎新药。在他的积极倡导下,我国的药物研究迅速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梁晓天的努力使过去用化学方法需两年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5个月就能完成。此后他用核磁共振谱解析技术又确定了一系列含量极少、结构复杂的药物的化学结构包括驱蛔虫药川楝素、抗疟药鹰爪素、创新霉素、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药亮菌甲素、海南粗榧、杜鹃素等数十种主要新药的天然产物化学结构成为我国将核磁共振、波谱、光谱等技术引进和应用于测定化学结构的先驱者。为填补我国新的波谱学理论和技术应用推广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此1994年梁晓天获得首届中国医学科学奖是获该奖的第一人也是惟一的一位。

  资料来源:5名美国飞行员战俘换回的科学家——我国著名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晓天的传奇人生.首都医药,2005,(11):47-50


附件下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