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恰逢百年诞辰的院士共有20位,分别是杨振宁、徐叙瑢、侯虞钧、楼南泉、余国琮、陈家镛、刘瑞玉、吴孟超、徐国钧、尹文英、张树政、李德生、沈其韩、陈宗基、高景德、胡聿贤、钱宁、王补宣、吴良镛、谢光选。

2022年恰逢百年诞辰的院士共有20位,分别是杨振宁、徐叙瑢、侯虞钧、楼南泉、余国琮、陈家镛、刘瑞玉、吴孟超、徐国钧、尹文英、张树政、李德生、沈其韩、陈宗基、高景德、胡聿贤、钱宁、王补宣、吴良镛、谢光选。

院士故事

杨振宁的故事

2022-05-26

  

  1957年,杨振宁(左)参加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大会

  杨振宁的物理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他在统计物理,粒子物理理论和量子场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成就,特别是他和李政道合作期间成果丰硕。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 - 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杨振宁和李政道通过分析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他们仔细检查了过去的所有实验,确认这些实验并未证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以他们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资料来源: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 中国经济网 .2009-10-07.

  

  杨振宁(左)与吴大猷

  吴大猷的一生,培养了不少科学界精英,为中国的物理、电子、核原子以及教育等各战线作出了巨大贡献,可谓桃李满天下。

  1941年秋,吴大猷开始在西南联大教授古典力学,学生英贤尽出,如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著名晶体力学家黄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电机系主任张守廉,美国西北大学天文物理系主任黄援书等。

  吴大猷的学生杨振宁于1948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1949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1956年,杨振宁同李政道合作,以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的论文获得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奖后,他们第一件事就是致电吴大猷感谢培养。

  杨振宁回忆:1941年秋为了写学士毕业论文,我去找吴大猷教授,给了我一本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现代物理评论》,叫我去研究其中一篇文章,看看有什么心得。这篇文章讨论的是分子光谱学和群论的关系。我把这篇文章合回家给父亲看。他虽不是念物理的,却很了解群论。他给了我狄克逊(Dickson)所写的一本小书,叫做Modern Algebraic Theories《近代代数理论》。狄克逊是我父亲在芝加哥大学的老师。这本书写得非常合我的口味。因为它很精简,没有废话,在20页之间就把群论中表示理论非常美妙地完全讲清楚了。我学到了群论的美妙,和它在物理中应用的深入,对我后来的工作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个领域叫做对称原理。我对对称原理发生兴趣实起源于那年吴先生的引导。

  资料来源: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学生李政道杨振宁获诺贝尔奖. 西江日报 .2011-09-04 001

  

  杨振宁(左)、邓稼先(中)、杨振平在芝加哥大学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全面抗战爆发前的一年,即1936年到1937年,邓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又是同学。以后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邓稼先是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是国家的功臣,可他是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诚真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许许多多各阶层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资料来源:杨振宁谈邓稼先. 百年潮 . 2019.(08):96.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