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故事

邹承鲁的故事

发表日期:2023-05-19

1991年6月,邹承鲁与他的学生们在一起

  获得方式:邹承鲁女儿邹宗平捐赠

  邹承鲁为我国生物学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不少现在已经是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三名。自建立学位制度和博士后制度以来,他已培养了博士30余名,博士后8名(包括来自美国和德国各一名),硕士22名。图为邹承鲁与部分学生的合影留念。邹承鲁是我国第一位应邀在有影响的国际性丛书comprahensive biochemistry生物化学史部分发表自传的科学家,他的贡献已载入国际生物化学史册。除去为世界、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外,邹承鲁多次撰文并在不同场合公开发表意见,维护科学尊严,反对科学界的不正之风,尊重别人的工作,绝不在论文署名上"搭车",对学生们的科研能力和科学道德有着深刻的影响。

  资料来源:严谨治学 追求真理——邹承鲁先生从事科研五十年.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2):140-143

1951年5月,邹承鲁获英国剑桥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方式:邹承鲁女儿邹宗平捐赠

  1946年,在招考英庚款公费出国留学生的考试中,他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赴英后,他师从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生物化学家D.基林(Keilin)教授。当时,英国剑桥大学是世界生物化学研究最重要的中心、基林教授的实验室是世界呼吸链研究中心。邹承鲁跟随基林教授从事呼吸链还原酶研究。研究生期间,他在国际上最早用蛋白水解酶部分水解方法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单独署名的论文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他发现细胞色素c纯化后与线粒体结合时在性质上发生变化,证明细胞色素b与琥珀酸脱氢酶不是同一物质。有关这些开创性工作的论文在发表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仍不断被人引用。1951年,邹承鲁获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邹承鲁在英国读书时和李林(李四光之女)喜结连理。

  资料来源:邹承鲁.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2018年8月23日

1990年,邹承鲁在实验室做实验

  获得方式:学部工作局提供

  1988年,邹承鲁对新生肽链的折叠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他认为新生肽链卷曲折叠既与合成同步进行,又在延伸过程中不断调整,并在合成完成后经最后的修正而完成。之后的十年邹承鲁对这一设想所进行的实验已初步证实了这一设想。最近又和王志珍共同提出“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既是折叠酶又是分子伴侣”的假设,打破了与蛋白质折叠密切有关的酶和分子伴侣两大类帮助蛋白之间的界限。这一设想也已得到国际上许多实验室体内外实验结果的证实,并为国际科学界所接受。此项工作获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图为20世纪九十年代,邹承鲁在实验室做实验。邹承鲁似乎没有节假日,永远沉浸在查阅文献、思考问题和撰写论文之中。邹承鲁常说在他头脑清楚、身体健康的时候,让他放弃热爱的科学研究工作而过退休生活是不可思议的。

  资料来源:严谨治学 追求真理——邹承鲁先生从事科研五十年.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2):140-143


附件下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