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恰逢百年诞辰的院士共有20位,分别是杨振宁、徐叙瑢、侯虞钧、楼南泉、余国琮、陈家镛、刘瑞玉、吴孟超、徐国钧、尹文英、张树政、李德生、沈其韩、陈宗基、高景德、胡聿贤、钱宁、王补宣、吴良镛、谢光选。

2022年恰逢百年诞辰的院士共有20位,分别是杨振宁、徐叙瑢、侯虞钧、楼南泉、余国琮、陈家镛、刘瑞玉、吴孟超、徐国钧、尹文英、张树政、李德生、沈其韩、陈宗基、高景德、胡聿贤、钱宁、王补宣、吴良镛、谢光选。

院士故事

陈家镛的故事

2022-05-26

  陈家镛(1922.02.17-2019.08.26),化学工程专家。1922217日生于四川金堂。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51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尔班纳—香槟校园)化工系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副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世纪50年代,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伊利诺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并在杜邦公司的研究所任研究工程师,对气溶胶过滤及聚酯连续聚合反应工程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过程工程研究所)期间,在用湿法冶金方法处理我国难选金属矿,制备新型复合涂层粉末,多相反应工程以及金属、抗生素及酶的分离原理、技术及方法等方面,长期进行具有创新性的科研及开发工作,如研究出高效萃取分离钒与铬、铼与钼等的新过程。长期坚持生产自己研究成功的多种复合涂层粉末,满足了我国国防工业的需要。

  

   大学时代的陈家镛院士

  1943年,陈家镛考取了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工业大学)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回忆起来,他至今都记得当时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就是看到“工程”二字。因为国家的落后需要更多的工程建设,化工专业不仅单纯学习书本知识,更可以在毕业后到工厂里做工,参加祖国建设。虽然当时的想法有些天真,但陈家镛学成建设祖国的意志却无比坚定。

  虽然学校的科研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凭着一股韧劲,陈家镛在高济宇教授的指导下,合成了杀虫剂DDT,这也是他最早期的科学实验活动。大学毕业时,优异的表现为他赢得了赴美国留学的机会。

  资料来源: 陈家镛:一位中科院院士的爱国情怀.台声,2017,(06) :74-75

  

  在长沙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湿法冶金会议上作报告(1992)

  1958年,陈家镛出任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名过程工程研究所)湿法冶金研究室主任。这是国内第一个以化学工程学观点从事冶金研究的实验室。陈家镛与同事们一起,用湿法冶金方法处理难选金属矿,制备新型复合涂层粉末。在多相反应工程以及金属、抗生素及酶的分离原理、技术及方法等方面,陈家镛长期进行具有创新性的科研及发展工作。他长期坚持生产研究出的多种复合涂层粉末,供应我国国防工业的需要,还开展气、液、固三相反应器及非均相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这些研究延续至今,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在此期间,他针对我国甘肃金川镍、钴、铜共生矿中有色金属难于分离的特点,开展了分离工程的研究。他和同事发现用胺类萃取剂能进行十分有效的分离,又发明了用混合萃取剂从硫酸溶液中分离铁等新工艺,部分内容已申请专利。对复合涂层粉末,陈家镛长期坚持组织力量进行小批量生产,以供航空工业等方面的需要,为发展国防工业及国民经济作出了贡献。

  资料来源:湿法冶金拓荒人——陈家镛. 泸州科技 ,2013,(04):42

  

  陈家镛、刘蓉夫妇

  陈家镛和夫人刘蓉是大学先后期同学。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像许多海外爱国知识分子一样,巴不得立刻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祖国。但由于当时的中美关系不正常,一直未能如愿。直到1956年,中美两国政府达成了相关协议,中国留美学者的归国之路才被打开。

  当时,周总理代表党中央发出希望海外学者归国的号召。于是,他们谢绝了美国公司的热情挽留,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和生活环境,顶住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威胁和恫吓,毅然决定带着两个女儿,怀着建设祖国的满腔热忱回到了新中国。回国后,陈家镛院士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作,为国家培养人才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刘蓉研究员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也作出了突出成绩。

  资料来源:我国湿法冶金的开拓者—陈家镛——衷心祝贺陈家镛院士85岁华诞.稀土信息,2007,(08):26-27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