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葆同的故事
2021-04-13
1953年,黄葆同与冯之榴女士在普林斯顿大学教堂举行婚礼
1951年5月,当黄葆同开始办理回国手续时,美国当局竟以“居留证过期”为借口,不许他回国,把他送到爱利斯岛拘留所监禁起来。然而,这一切更坚定了他回国的决心。四个月后,黄葆同经保释,终于在管制条件下走出孤岛,回到普林斯顿大学塑料研究室工作。
这期间,黄葆同结识了一位在普林斯顿纺织研究所工作的中国姑娘,她叫冯之榴,比他早出国半年,性格贤惠,谈吐爽快,操着一口浙江话,他们有着共同的志趣和追求,有着共同回国施展才华的雄心。1953年10月3日黄葆同与漂亮的冯小姐喜结伉俪,因为这一天离国庆节是最近的一个星期六。他们对事业充满了信心,相敬如宾,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1954年我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了外交斗争的胜利,周总理点名要黄葆同等一批中国科学家回国,使许多滞留在美国的科学家解脱羁绊,得到回国许可。1955年4月黄葆同与夫人冯之榴女士登上了从旧金山驶往祖国大陆的客轮,横渡太平洋,回到了祖国母亲怀抱。
(资料来源:老骥伏枥赤子情——记中科院院士、化学家黄葆同.科学新闻周刊,2000,(08):24 )
黄葆同(左一)在指导实验
新中国的巨大变化,使当时从国外回来的青年知识分子无比兴奋,思绪万千,憧憬着祖国的美好未来,满怀激情地投身于伟大祖国的科学事业。这年的金秋时节,黄葆同夫妇按国务院分配来到长春应化所工作。
黄葆同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几十年如一日,一直把自己的研究工作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国家需要什么,他就研究什么。早在50年代,他立足我国的自然资源,开展生漆、桐油等研究,并任第三研究室主任,1964年改任第四研究室主任。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他组织领导了耐高温高分子、氟乙烯单体合成、耐高温航空有机玻璃等的研究。“文革”开始后,黄葆同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整天忙着写检查,但仍和同志们一起开展了乙丙橡胶新催化剂的研究,并打破文献框框,采用廉价国内资源研究出具有我国特点的五九酸钒新催化剂体系,曾获中科院一等发明奖。
(资料来源:老骥伏枥赤子情——记中科院院士、化学家黄葆同.科学新闻周刊,2000,(08):24)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作学术报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在抗日战争结束前后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掀起了归国潮,希望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政策和措施,阻挠他们回到大陆为新生的共和国工作。为此中国留学生进行了不屈的抗争,为自己争得归国的权利和机会。回国后的数十年中,他们成为新中国许多自然科学学科、工程技术门类的开创者、奠基人。黄葆同正是这批留学归国潮中的一份子。
黄葆同在《一个普通科学工作者所走过的道路》的演讲中,解释自己当初选择回国的两点理由,即“忧患中成长和专心致志科研”。他说:“国破家何在,个人道路要始终和国家命运在一起”。晚年,他在回忆文章中写到:“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前夜,国内隆隆的炮声也震撼了为求学身处异乡学子的心,何去何从是每个人要考虑的问题”。憧憬一个强大的属于人民的新中国,实现“科学报国”的夙愿,是黄葆同和许多老一代科学家主动承担起的历史责任。
(资料来源:黄葆同归国始末:1950年代留美学生回国因素探析. 2018,81(06):571-575)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