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祖耀:“科研为妻 教育为子”的慈父情怀

2019-06-17

  先生乍看到我,一脸惊喜。近视镜片后的双眼笑成两条缝,微抿着的嘴唇两角一笑就向上略略翘起,瘦削的两颊上深深地陷着一对和蔼可亲的含笑酒窝。
  他像意外见到离家多年后远归的儿女一样充满了兴奋,但这一切都无法掩饰他大难后身体的虚弱。他瘦骨嶙峋,面色苍白,头发尽管一如既往梳得整齐,却不见几年前那一头黑发而过早地突现花白。伸过来握着我的手分明是在用劲,却显得那么无力,那么冰凉。
  “范崇惠你怎么来了?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你怎么知道我回上海了?我昨天刚从宁波回来的呀。”我看着先生那微笑的双眼,再瞄一下他背后零乱不堪的小屋,眼泪差点涌了出来。”
  这些文字,出自《艰难困苦中诞生的划时代专著》,作者范崇惠,文章被收录在纪念文集《我们心目中的徐祖耀先生》。每次翻阅这本书,我都忍不住反复细细品读这一章节,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消瘦清贫、和蔼亲切的老先生形象。
  仿佛一个普通的老父亲模样,乍一看倒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在了解徐祖耀先生的生平后,你便会明白这些段落文字背后的真挚情深。

  徐祖耀先生1921年3月生于宁波鄞州,从记事起,他便目睹了近代中国的积贫积弱,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日寇的铁蹄之下满目疮痍。他意识到,国家要强盛,必须发展工业,由此他发奋学习,立下了“冶金强国”的宏愿。
  徐祖耀先生潜心于材料科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发表论文500余篇,撰写了包括《金属学原理》《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等近十本著作,深深影响了我国几代材料科学家。先生时常说:“我在科研中的快乐,是一般人一生都无法享受到的。”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徐祖耀院士,作为学术领路人,徐祖耀院士潜心科研逾70载,成果迭出,著作等身;作为老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培养了我国几代材料科学家;作为我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前材料系系主任,为我校材料学科的整体规划和具体管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样一位学术界的泰斗,在生活中却丝毫不摆架子,十年如一日的教书育人,身上那股执着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作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对待学生,先生犹如父亲一般,不仅传授给学生治学之道,更以身作则授之以为人之道。学生毕业了,他要记挂他们的前途,学生出国深造了,他要惦念他们的生活。所谓 “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 大抵如此吧!
  先生视科研为妻,以教育为子,以慈善为女。他的一生,就只剩下这三件事。
  学生友人也好,陌生人也罢,无论身边谁有难处,他都热心帮助。2011年3月,他出资在我校设立“徐祖耀基金”,用于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开展科研、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2014年5月,他捐款50万元,在上海市闵行区慈善基金分会设立“徐祖耀慈善爱心专项基金”。同年10月,他又捐款增资50万元,对失独或子女残疾的老年人进行专项补贴。2015年,“徐祖耀慈善爱心专项基金”帮助了311户困难老人,大多是失独老人和子女伤残老人。2016年4月,徐祖耀再次捐款100万元,设立“托起夕阳”和“呵护花朵”专项基金,用以资助患重大疾病的老人和孩子。他毕生累计捐赠500余万元,徐祖耀基金总额达到1700余万元。
  而他自己,在退休之后就卖掉了上海的房子,回到老家住小房子,平时生活起居室不足十平米,老掉牙的冰箱和老式电视可能是唯一称得上大物件的电器了。无私捐赠这么多次,然而徐老在有生之年,却从不与人谈起,连照片都很少留下。
  2017年3月7日,徐祖耀老人在宁波逝世。这个为祖国奉献了全部,淡泊名利的老人,永远离开了人世间。但,他为学至勤、为师至尊、为人至真的崇高品格将成为后人永恒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