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有穷期:领导科学探险
 

  199111月,刘东生为了更好地领导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南极更新世晚期环境演变踏上南极考察的新征途。他在中国南极长城站住了两个多月,每天冒着大风,在永久冻土地带的多边形土、石环周围的粗糙石头上,为研究南极的第四纪地质孜孜不倦地工作。当他们完成任务胜利凯旋后回忆起那段生活时,刘东生轻松自如地说:南极虽然冷,风也大,走路也累,环境确实艰苦,但人们在那里从来不生病,不患感冒……”他始终是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洋溢着革命乐观之一的激情。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成立时即担任主席的刘东生,以身作则,为广大科学家、探险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79岁在北极考察,登上著名的一号冰川(1996 

  19972月举行的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刘东生再次连任主席。宰2001年纪念中国科学探险考察50年时,他热情地撰文,回顾中国科学探险取得的重大成就,深情赞扬立下丰功伟绩的英雄志士。他总结了科学探险的两点精髓: 

  1.在科学上,发现未知,增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为社会发展解决生活中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服务,如青藏高原科学考察。 

  2.在精神上,鼓舞人们集体地敢于攀登高峰、勇于克服困难、志在必胜的精神,排出无谓冒险,如中国历次的珠穆朗玛峰登山活动和登山科学考察。 

  20049月,刘东生又踏上了新的征途。他应邀担任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地理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中国科学院罗布泊科学考察队的顾问,与夫人胡长康一同去新疆罗布泊地区考察。作为科学考察的顾问,刘东生以他坚忍不拔的敬业精神和不辞辛苦、英勇奋斗的崇高风范鼓舞着全队的士气。 

  

  84岁第七次踏上去青藏高原的征程(2004 

  有一天,科学考察队队员连续坐车13个小时,行程320千米,很多中青年科学考察队员都因汽车行走在干涸盐壳的崎岖道路上而被晃得筋疲力尽时,大家关心地问起刘东生,他却说:一路上哪个地方我都是第一次来,一路走就是在一路学习,都新鲜,也就不觉得累了。 

  途中,他和所有科学考察队员一样,一口干馕、一口矿泉水,就着咸菜、一根火腿肠。他说:野外生活就是这样,蛮好!在干旱土路上颠簸得难受而怨声越来越多的科学考察队司机们,看到若无其事的刘东生,不禁感叹道:老爷子真厉害! 

  与刘东生相处多日的随队记者们把这位卓越科学家的风范精辟地概括为好奇+睿智。他们说刘东生用自己的行动传达出一种声音——一种超越于外在的无形的特质,那是由科学家的内在品质和精神铸成的东西,它是永恒的。 

    

  ——文章内容摘自《科学与人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刘东生传》,刘东生先生纪念展室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
委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
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关于“科学人生百年”主题活动任何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的使用必须经过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的许可。